原文服务方: 水土保持研究       
摘要:
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对滇中地区典型小流域——王家箐进行综合治理,对治理前后气象、水文、水土流失资料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治理后,试验区径流系数从0.290降到0.06,侵蚀模数从294.28 t/(hm2·a)降到9.19 t/(hm2·a),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治理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了降雨产流的最小雨量和最大30 min雨强I30,降雨产流的最小雨量从2.9 mm提高到4.5 mm,最小I30从0.027 mm/min提高到0.067 mm/min,最小PI30从0.077 mm·mm/min提高到0.300 mm·mm/min.二是降低了径流的泥沙含量,治理后的泥沙含量减少65%.三是影响了产流过程,采取水保措施延长了汇流过程,推迟并削减洪峰.选治理前后P,I30相似的降雨,分析其洪水过程表明,治理后产流的洪峰流量和洪量比治理前减少84.2%~92.1%和81.6%~87.5%,涨水速率降低78.6%~91.4%,洪峰和雨峰的间隔时间延长1.5~2倍.
推荐文章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水方法探讨
小流域
水土流失
廊道式取水
滇中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前后产流模式变化研究
滇中地区
小流域
水土流失
治理
产流模式
藏东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
藏东
小流域
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基于G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小流域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GI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滇中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应研究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 学科
关键词 滇中地区 小流域 水土流失治理 效应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5-267,270
页数 4页 分类号 S15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3409.2006.06.08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伯志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104 1034 18.0 28.0
2 字淑慧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41 211 9.0 12.0
3 段青松 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9 201 10.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滇中地区
小流域
水土流失治理
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研究
双月刊
1005-3409
61-1272/P
大16开
198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0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88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