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七种不同术式的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后受体神经的功能以探讨颈7神经重建多组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建立传统的健侧颈7移位经尺神经近端(单根)接正中神经或肌皮神经或桡神经(A、D、G组),健侧颈7经尺神经近端(2股,合干法)接正中、肌皮神经或正中、桡神经(B、E组),健侧颈7经尺神经及腓肠神经(分干法)接正中、肌皮神经或正中、桡神经(C、F组).术后观察患肢功能,抓握力及梳洗动作出现时间.结果术后2个月,修复正中和肌皮神经的B、C组,均出现主动屈趾、屈肘功能.抓握力比较:合干法(B、E组)、分干法(C、F组)及传统法(A、D、G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6个月合干、分干法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梳洗试验出现时间:合干、分干法及传统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7神经根能提供足够的神经再生纤维,可同时恢复2条神经功能.
推荐文章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配合
臂丛神经损伤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
手术配合
人颈7神经根干股束支运动纤维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人类
颈7神经根
束支
运动纤维计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多条神经模型的建立及功能恢复动态观察
来源期刊 中华手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臂丛 神经再生 动物,实验 健侧颈7移位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38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5-054X.2006.01.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文军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 49 343 10.0 16.0
2 孙贵新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2 2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7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臂丛
神经再生
动物,实验
健侧颈7移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手外科杂志
双月刊
1005-054X
31-1653/R
16开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796号1号楼2楼
4-49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9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80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