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当天然裂缝性碳酸盐岩地层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进行酸化处理时,其酸化过程既不同于一般的基质酸化,也不同于酸压.为此,建立了一个新的天然裂缝性碳酸盐岩酸化数学模型,模型包括酸液的质量守恒,酸的传递与反应和裂缝宽度随酸溶蚀的变化.文中对裂缝壁面的酸滤失和酸岩反应处理也采用了新的方法.用新的酸化模型对数字生成的粗糙表面裂缝进行模拟,可以预测裂缝的酸刻蚀特征与裂缝宽度、裂缝表面粗糙度和酸滤失速度之间的关系.这个模型还可预测裂缝中的压力、酸液浓度和裂缝宽度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
推荐文章
裂缝性碳酸盐岩基质酸化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基质酸化
碳酸盐岩
裂缝(岩石)
设计
软件
模型
计算机模型预测天然裂缝碳酸盐储藏的基岩酸化效果
天然裂缝碳酸盐储藏
酸化处理
计算机模型
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裂缝性
碳酸盐岩
防止储层损害
应力敏感
评价方法
冀中坳陷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
冀中坳陷
深层
奥陶纪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天然裂缝
发育特征
控制因素
油气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天然裂缝性碳酸盐岩酸化数学模型研究
来源期刊 河南石油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裂缝 模型 碳酸盐岩 酸化 宽度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7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357.2
字数 13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17.2006.02.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立强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109 784 16.0 22.0
2 刘平礼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104 667 16.0 22.0
3 刘欣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15 91 6.0 9.0
4 王强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17 133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裂缝
模型
碳酸盐岩
酸化
宽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地质与工程
双月刊
1673-8217
41-1388/TE
16开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中山路
36-117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7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99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