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西藏那曲地区碾压干扰矮嵩草草甸群落不同恢复演替阶段土壤物理性状调查,分析不同演替阶段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对其物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土壤对侵蚀动力的抵抗能力;退化草地恢复演替阶段与土壤物理性状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联系,植被恢复与演替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土壤对侵蚀动力的抵抗能力.(1)碾压使土壤暴露,致使侵蚀作用加剧,松散、不黏结的砂粒和粉粒流失量较大,而粒径小于0.02mm和黏结性较强的粘粒流失量相对较少而表现出百分比相对增加;碾压改变原有土壤的正常质地层次构造,对公路沿线的土壤物理性质产生不良影响,促使土地进一步退化.(2)随着恢复进程,表层土壤总孔隙度增大,土壤容重减小,与演替阶段均极显著相关;随着土壤的通气性和渗透、排水率的改善,土壤有效水分增加.
推荐文章
公路碾压干扰下群落植物多样性——以藏北矮嵩草草甸为例
植物多样性
青藏公路
碾压干扰
矮嵩草草甸
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碳过程的影响
碳贮量
高寒草甸
退化演替阶段
人类活动
高寒矮嵩草草甸大气-土壤-植被-动物系统碳素储量及碳素循环
矮嵩草草甸
草毡寒冻雏形土
碳素储量
碳素 循环
青海湖流域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
土壤有机碳密度
矮嵩草草甸
退化
青海湖流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退化草地恢复生态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藏北公路沿线车辆碾压干扰矮嵩草草甸为例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演替 土壤颗粒 土壤容重 孔隙度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9,72
页数 5页 分类号 S812.8|S152.5
字数 45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9-2242.2006.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锦华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学系 21 407 10.0 20.0
2 杨春华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学系 68 871 15.0 25.0
3 杨颖慧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学系 8 48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8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演替
土壤颗粒
土壤容重
孔隙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