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从药代动力学方面运用放射性示踪技术动态观察脾虚证大鼠以及运用补脾法后对铁吸收和/或转运代谢过程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脾主运化/脾失健运与铁代谢的关系,探讨脾主运化生物学意义,揭示脾主运化、脾为后天之本等重要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为脾的功能和/或脾虚证本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补脾组、脾虚组、脾虚补脾组4组,按运动模型规范化的要求造模后,4组一次性灌服59FeCl3水悬液0.2ml/220g/只,同时依照人和鼠体重换算,正常补脾组、脾虚补脾组两组即时灌服1:1四君子汤药液1.5ml±,其它两组用1.5ml±生理盐水灌胃,日1次.分别在0.5h、1h、1.5h、3h、6h、12h、24h大鼠尾部取血0.2ml,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测量其放射性59Fe计数,观测放射性铁经大鼠胃肠道进入全身循环系统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结果:实验研究4组对59FeCl3经大鼠胃、大、小肠消化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系统的药代动力学变化,主要比较在脾虚状态下和在补脾状态下对59FeCl3的吸收存在明显差别,补脾法促进了大鼠对59FeCl3的吸收.结论:脾虚证大鼠降低了59FeCl3的生物利用度,不能有效促进精微物质吸收,补脾法提高了大鼠铁的生物利用度,促进了59FeCl3的吸收.显示脾虚降低了大鼠铁的生物利用度,或是降低了生物利用程度,或是降低了生物利用速度,这和脾失健运,不能有效促进精微物质吸收或转运密切相关;而补脾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种状态,通过调理脾而调节机体物质转运系统的功能,提高了大鼠铁的生物利用度,促进了铁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