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调控的效果.方法 22例接受脾切除术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麻醉前Sonoclot凝血分析结果 分为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组(E组,共12例)及对照组(C组,共10例).E组病例除麻醉后进行凝血功能调控外,其余与C组相同.分别于麻醉前及术毕采静脉血行进行Sonoclot凝血分析、测定血常规及凝血4项等指标.结果 ①与C组相比,E组麻醉前时凝血速率(CR)、达峰时间(TP)较高,血小板功能(PF)较低;与麻醉前相比,E组病例术毕时CR,TP值降低,而PF则上升.②与C组相比,E组麻醉前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较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高;与麻醉前相比,E组病例术毕时Plt,Fib值升高,而APTT则下降.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血小板的数量及质量下降,以及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不足.Sonoclot分析法能提供全面的凝血功能监测指标,可以很好地指导临床上血制品的使用.
推荐文章
乙型肝炎与肝硬化脾切除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脾切除
淋巴细胞亚群
自体血回输在肝炎肝硬化基础脾切除断流术中的应用
自体血回输
凝血功能
血流动力学
肝炎肝硬化
脾切断流术
酒精性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比较研究
肝硬化
肝炎,酒精性
乙型肝炎
凝血功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肝炎后肝硬化脾切除术中凝血功能的变化及调控
来源期刊 广东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切除术 凝血功能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3-84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
字数 21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448.2006.06.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甘小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40 164 8.0 10.0
2 黑子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173 1020 17.0 22.0
3 黎尚荣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77 463 12.0 18.0
4 周少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51 489 13.0 20.0
5 陈信芝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50 240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9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硬化
脾切除术
凝血功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医学
半月刊
1001-9448
44-1192/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46-66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55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44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