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机械球磨法得到Si和Mn原子比为3:5的复合材料,将此材料与20 wt%的石墨混合球磨得到Si3Mn5/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材料的物相和电极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所得材料中没有Si-Mn二元新相的生成,材料的颗粒尺寸为0.5~2.0μm.碳的加入抑制了活性中心Si在循环过程中的较大结构变化,且Si-Mn复合物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碳的网格中,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电接触.合成样品的电化学测试表明,石墨的添加提高了Si-Mn复合材料的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Si-Mn/C复合物的首次可逆容量为347mAh·g-1,充放电效率为70%.进而经200℃热处理的Si-Mn/C电极的首次可逆容量为463mAh·g-1,充放电效率为70%.在30个循环后复合材料仍保持426mAh·g-1的可逆容量,充放电效率稳定在97%以上.
推荐文章
锂离子电池纳米负极材料的发展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合成方法
锂离子电池电极颗粒分布对电化学性能影响的分析
锂离子电池
多颗粒模型
粒度分布
放电过程模拟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碳素材料
锡基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锂离子电池Si-Mn/C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来源期刊 无机材料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Mn/C复合材料 机械球磨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9-604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13|TM912
字数 32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4X.2006.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尹鸽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115 854 16.0 21.0
2 左朋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25 184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29)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1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1(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2(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3(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Mn/C复合材料
机械球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无机材料学报
月刊
1000-324X
31-1363/TQ
16开
上海市定西路1295号
4-50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60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6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