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摘要:
对伊藤厚丝叶蜂生物学、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伊藤厚丝叶蜂在吉林省1年3代,以预蛹在落叶层下越冬.次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第一代卵于6月上旬孵化,7月初可见成虫.第二代幼虫于7月末进入暴食期,第三代幼虫于8月下旬再次进入暴食期.9月中旬幼虫下树结茧于落叶层内开始越冬.该虫暴发危害期通常为2 a,间隔周期为8~10 a.人工模拟危害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一次性失叶,可影响3年材积生长,其中以第2年生长损失最大.受害当年,当失叶率为20%~30%时,落叶松表现出超补偿现象.如果针叶全部被食尽的话,第2年材积生长损失率最高可达65.6%.
推荐文章
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落叶松红腹叶蜂
生物学特性
化学阶治
生物防治
落叶松腮扁叶蜂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落叶松腮扁叶蜂
发生特点
防治技术
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落叶松
红腹叶蜂
生物学特性
防治技术
固原林区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落叶松红腹叶蜂
生物学特性
化学防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伊藤厚丝叶蜂生物学及其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伊藤厚丝叶蜂 落叶松林 生物学 危害评估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5
页数 3页 分类号 S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382.2006.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国荣 14 70 5.0 7.0
2 王志明 43 193 9.0 10.0
3 程彬 28 161 8.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伊藤厚丝叶蜂
落叶松林
生物学
危害评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月刊
1000-5382
23-1268/S
大16开
195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3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80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