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对79例V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单纯型50例,膨出瘤型28例,肌部VSD1例.选用Rashkind双伞闭合器2例,Sideris钮扣闭合装置16例,Amplatzer PDA封堵器45例,Amplatzer偏心型膜周部封堵器11例,Am-platzer肌部VSD封堵器1例.结果79例患者75例封堵成功(94.9%).术后新出现心律失常31例(41.3%),其中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7例(22.7%),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4%),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8%),室性早搏3例(4%),间歇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2.7%).1例患者术前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第4天心电图表现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伴发阿-斯综合征.经紧急开胸心脏挤压,气管插管,安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复苏成功,出院时患者心电图恢复至术前状态.其余25例束支传导阻滞,其中5例应用强的松30mg/日,一周后仅有2例存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存在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室性早搏,2例为一过性,1例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出院时室性早搏仍有591次/24小时.结论经导管封堵VSD,出现心律失常达41.3%,但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推荐文章
室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律失常观察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导管插入术
心律失常/病因学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心律失常及其变化探讨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心律失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心脑血管病防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导管插入术 心律失常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0-211,21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1.1
字数 223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8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室间隔缺损
心导管插入术
心律失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心脑血管病防治
双月刊
1009-816X
33-1252/R
大16开
杭州市灵隐路12号浙江医院5号楼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7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55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