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的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平行测定1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结果两种方法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比较线性回归方程为Y=0.830 5X+0.875 7,相关系数r=0.991 3;144例次茶碱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比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得值低,平均低(1.81±0.62)mg·L-1(P<0.05),18例患者茶碱药时数据经计算机拟合,均呈单室开放模型,两法所得药动学参数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法均准确、灵敏、稳定,且均具特异性,但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更适用于茶碱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推荐文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茶碱的血药浓度
茶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
血药浓度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茶碱浓度的比较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茶碱
血清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比较
丙戊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血药浓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人血浆茶碱浓度
来源期刊 医药导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氨茶碱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药动学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3-40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9
字数 22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0/j.issn.1004-0781.2006.05.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克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17 50 5.0 6.0
2 余玉木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8 25 3.0 4.0
3 杨秀斐 温州医学院药学院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氨茶碱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药动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药导报
月刊
1004-0781
42-1293/R
大16开
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医药导报》编辑部
38-173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59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667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