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激光信标共孔径发射接收偏振分光系统的动态相位补偿需要测量望远镜各反射镜对s光和p光的相位延迟差.利用Stokes矢量和Mueller矩阵建立了物理模型,并推导出用测得的回光功率计算相位延迟差的解析式.提出一种通过实验测量回光功率计算反射镜相位延迟差的方法,解决了在0~2π范围内唯一确定反射镜相位延迟差的问题.实际测量了两块反射镜的相位延迟差,并将测量结果用于动态相位补偿偏振分光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分析了偏振分光棱镜、法拉第旋光器以及近似计算这3个主要的测量误差源,并估计总测量误差约为1°.
推荐文章
共孔径偏振耦合分光的旋转四分之一波片相位补偿技术
自适应光学
激光导星
偏振耦合分光
分光效率
相位补偿
温度变化对金属Ag膜反射镜偏振特性的影响研究
Ag膜
反射镜
温度变化
偏振特性
反射率
激光径向偏振光栅反射镜的研究
径向偏振光
光栅反射镜
T矩阵算法
光栅复合结构
反射式光纤电流互感器光波偏振态相互转换过程中的误差特性
光纤电流互感器
偏振误差
线性度误差
建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共孔径偏振耦合分光系统中反射镜造成的相位延迟差的测量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激光导星 偏振耦合分光 相位延迟差 Stokes矢量 Mueller矩阵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强激光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3-756
页数 4页 分类号 O436
字数 256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锋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23 81 6.0 7.0
2 张卫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20 208 9.0 14.0
3 颜宏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14 41 5.0 5.0
4 叶一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28 178 8.0 11.0
5 雒仲祥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9 55 4.0 7.0
6 胡晓阳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26 181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适应光学
激光导星
偏振耦合分光
相位延迟差
Stokes矢量
Mueller矩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66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