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配血技术的影响因素,以保证输血安全.方法 分别采用血液中心供血袋所连接的血辫中血样和患者未抗凝血样进行交叉配血,以研究抗凝剂对配血结果的影响;对不同厂家的微柱凝胶采用不同的孵育时间,以研究孵育时间对配血结果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离心机离心,以研究不同离心速度对配血结果的影响;采用与新生儿血型不同的供血进行交叉配血,以观察新生儿抗体的产生规律.结果 采用血辫中的标本,由于其未能与抗凝剂充分混和,假阳性率为86.67%(52/60);患者血样不抗凝,配血假阳性结果为90.63%(87/96);如果孵育时间由15 min缩短至5 min,阳性标本的漏检率为66.67%(8/12);使用不配套的离心机配血结果假阳性率为23.81%(5/21),假阴性率为25%(3/12);有21.3%(32/150)的新生儿血清中抗体形成不完全,采用畀型血交配,可呈现出"假配合"结果.结论 供血者和患者血样如不抗凝或抗凝不完全,因红细胞凝集或血清中含有未完全消耗的纤维蛋白丝,使配血结果难以判断或出现假阳性配血结果.擅自改变孵育时间、离心力,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配血结果.21.3%的新生儿血型抗体产生不完全,提示正确的血型鉴定是保证其输血安全的前提,不能仅依赖配血结果就轻易为新生儿输血.
推荐文章
微柱凝胶技术配血影响因素分析
微柱凝胶技术
交叉配血
影响因素
探讨标本因素对微柱凝胶卡配血法的影响
微柱凝胶卡
凝聚胺
血标本
微柱凝胶法临床配血应用及结果分析
输血
微柱凝胶
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法临床配血应用及结果分析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配血
结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柱凝胶技术配血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交叉配血 影响因素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实验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457.1+2
字数 20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414.2006.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雷萍 深圳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13 59 4.0 7.0
2 翁彬 深圳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12 65 4.0 8.0
3 陈才生 深圳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5 48 3.0 5.0
4 雷厉 深圳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9 76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7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3(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柱凝胶技术
交叉配血
影响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双月刊
1671-7414
61-1398/R
大16开
西安市友谊西路256号陕西省人民医院内
52-116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791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210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