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非椎动脉型颈性眩晕同时对颅内血管血流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TCD显示颅脑血管痉挛和颅脑血管供血不足病人各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C组)和对照组(B、D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2个疗程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推拿手法组与常规西医治疗组相比,眩晕评分、治愈率和经颅多普勒的脑血流表现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非椎动脉型颈性眩晕效果显著,且能调节颅内血管血流紊乱.
推荐文章
肌松调整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颈性眩晕
肌松调整手法
中医
疗效
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60例临床对照研究
眩晕,颈性
调整肌松复合手法
中医治疗
椎动脉颅内段钙化积分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椎动脉
钙化积分
血管狭窄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穴位注射配合微调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穴位疗法
推拿,脊柱
眩晕
椎动脉
颈椎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调整肌松复合手法对非椎动脉型颈性眩晕颅内血管血流紊乱调节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按摩与导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非椎动脉型颈性眩晕 经颅多普勒的脑血流表现 调整肌松复合手法 中医治疗
年,卷(期) 2006,(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
字数 44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1879.2006.08.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国华 9 34 4.0 5.0
2 陈怀 12 55 5.0 7.0
3 黄丽英 7 23 4.0 4.0
4 林创坚 4 1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456)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椎动脉型颈性眩晕
经颅多普勒的脑血流表现
调整肌松复合手法
中医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按摩与康复医学
半月刊
1008-1879
44-1667/R
大16开
广州市恒福路60号
46-11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81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260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