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岩土力学       
摘要:
以矩形基坑悬臂排桩支护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计算,归纳出了冠梁和支护桩的空间变形模式,建立了整个支护系统的能量表达式.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基坑中部桩顶最大位移的解析解,分析了各主要支护参数对该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顶最大位移随坡顶超载和桩间距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大趋势;当嵌固深度系数逐渐增大时,桩顶最大位移也逐渐增大,但趋势渐缓;基坑长度对其影响也较大,当基坑长度超过一定数值后,最大位移值趋于稳定.最后利用所得的研究成果对某基坑进行了验证,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推荐文章
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空间共同变形分析
深基坑
排桩
圈梁
共同变形
空间效应
水泥搅拌桩-压顶梁支护结构空间变形分析
水泥土搅拌桩-压顶梁支护结构
势能驻值原理
空间变形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变形和土压力研究
深基坑
变形
支护结构
土压力
考虑桩桩相互作用的双排支护桩受力变形分析
双排桩支护结构
桩桩相互作用
桩土相互作用
地基反力系数
双层地基梁模型
弹性抗力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悬臂排桩支护结构空间变形分析
来源期刊 岩土力学 学科
关键词 深基坑 悬臂排桩支护 最小势能原理 空间变形分析 桩顶最大位移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4-18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U4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598.2006.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善雄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108 2858 29.0 49.0
2 许锡昌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45 1406 20.0 37.0
3 徐海滨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5 155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6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189)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4(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5(2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2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3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8(2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3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20(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深基坑
悬臂排桩支护
最小势能原理
空间变形分析
桩顶最大位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土力学
月刊
1000-7598
42-1199/O3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045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