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对蘑菇伞型封堵器介入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临床疗效的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成功率.方法 行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了解PDA形态、位置,测量PDA最窄处直径.按较所测PDA最窄处直径大3~4mm的原则选取封堵器,采用Amplatzer法对PDA进行封堵治疗.并对合并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缩窄等同时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本组122例患者,年龄(15.6±10.7)岁(1~70)岁,体重6~66(28.2±18.6)kg.PDA最窄处直径2.5~12.0(5.8±2.7)mm.122例中120介入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98.4%),1例极细小PDA放弃治疗,1例反漏斗型PDA转外科手术.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未见残余分流、再通及封堵器移位.结论采用蘑菇伞型封堵器对PDA进行介入治疗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可以取代外科手术治疗.
推荐文章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穿刺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缺损,先天性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及其疗效评价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采用蘑菇伞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重庆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封堵器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3-21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41.1|R815
字数 19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348.2006.03.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封堵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医学
半月刊
1671-8348
50-1097/R
大16开
重庆市渝北区宝环路420号
78-2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32
总下载数(次)
32
总被引数(次)
193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