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硫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其为将吸附了硫的脱硫吸附剂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相和油相的混合体系,将混合体系在30℃反应3-24小时,过滤、干燥、焙烧。所述的水相为含有10-50g/L微生物的生理盐水、磷酸缓冲溶液或培养基;所述的微生物为专一性生物脱硫催化剂短芽孢杆菌、德氏假单胞菌、小球诺卡氏菌、戈登氏菌和红平红球菌。该方法方便、高效,不会影响吸附剂的性质,使得脱硫吸附剂可以多次循环使用;避免子使用高温焙烧再生脱硫吸附剂时不能彻底脱硫、会造成油品燃烧值损失的缺陷;可以脱除使用加氢脱硫方法很难脱除的有机硫化物;实现了油品的超低硫生产,可以将硫含量降低到30×10^-6以下;而且能耗小,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毒害的物质。
推荐文章
生物再生——吸附剂再生新方法
吸附剂
生物再生
活性炭
沸石分子筛
运输燃料脱硫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运输燃料
脱硫
吸附剂
车用燃料油固体脱硫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吸附脱硫
吸附剂
燃料油
金属有机骨架
焦化苯脱硫用吸附剂研究进展
焦化苯
吸附剂
脱硫
噻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脱硫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来源期刊 气体净化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脱硫催化剂 再生方法 吸附剂 混合体系 高温焙烧 生产过程 短芽孢杆菌 红平红球菌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
页数 1页 分类号 TQ426.9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脱硫催化剂
再生方法
吸附剂
混合体系
高温焙烧
生产过程
短芽孢杆菌
红平红球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体净化
月刊
南京市大厂葛关路699号中石化南京化工研
出版文献量(篇)
327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