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外科方法建立膜部/干下室间隔缺损(VSD)的动物模型.方法:6只成年草狗在全麻和气管插管下,左侧垫高45度卧位,经右侧第四肋间进胸,在胸腔内心超大血管短轴定位后,用改良的打孔器进行穿刺,经心超检查证实和测定最大分流速度和压力.结果:3只狗建模成功,2只建立了膜部室缺的模型,1只为干下室缺,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直径1.8~3.6mm,最大分流速度1.8~4.0 m/s,跨室缺压差为42~51 mmHg,肺动脉压力为25~29 mmHg.结论:采用改良的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在心超定位后用外科手术方法成功建立狗膜部/干下VSD动物模型.
推荐文章
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室间隔缺损
动物模型
心室间隔膜部及嵴内型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
室间隔缺损
动物模型
医学工程
牵引成骨矫治硬腭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牵引成骨
腭裂
动物模型
骨缺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动物模型 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9-19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1.1
字数 31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4368.2006.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525 3600 25.0 45.0
2 张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56 322 12.0 15.0
3 周达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107 316 9.0 12.0
4 黄国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39 137 6.0 9.0
5 王晓彦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 17 63 4.0 7.0
6 金伟东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 13 36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室间隔缺损
动物模型
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007-4368
32-1442/R
大16开
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28-6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66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487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