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广东省班氏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在丝虫病不同防治时期传播作用的变化.方法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致倦库蚊自然感染情况调查,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观察.结果1956~1969年,全省进行了广泛调查,致倦库蚊是优势品种,占97.76%(731505/748239),在发现幼丝虫感染的蚊种中,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最高,为9.94%,且仅在其体内发现L3(感染期幼虫),L3率为0.22%,是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防治前、防治阶段、基本消灭阶段和消灭阶段,致倦库蚊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9.94%、6.02%、0.04%、和0,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呈下降趋势,1993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各阶段传播媒介年传播潜势分别为10486.21、5131.89、124.30和0.结论防治后期班氏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
推荐文章
温岭市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后的动态监测
班氏丝虫病
血清学监测
蚊媒
历史阳性户
猪肺丝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探析
猪肺丝虫病
长刺肺丝虫
左旋咪唑
丙硫咪唑海群生
阿维菌素
伊维菌素
诊断
防治
1986~1998年广州市丝虫病监测结果与分析
丝虫病
蚊媒
微丝蚴
监测
致倦库蚊
重庆市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
丝虫病
消除
监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班氏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媒介传播作用的研究
来源期刊 热带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丝虫病 媒介 传播潜势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短篇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5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32.1
字数 20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619.2006.01.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骆雄才 17 112 6.0 10.0
2 黄少玉 40 320 10.0 16.0
3 欧作炎 9 21 3.0 4.0
4 崔惠儿 14 85 5.0 9.0
5 张启明 43 493 12.0 21.0
6 霍丽婵 6 65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丝虫病
媒介
传播潜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医学杂志
月刊
1672-3619
44-1503/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64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324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