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缓释片总丹酚酸释放度的紫外测定方法,评价其释药行为.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释放度试验,以丹酚酸B为对照品,测定复方丹参缓释片中总丹酚酸在不同释放时间的累积释放度.结果:丹酚酸B对照品在286 nm有最大吸收,在4.9~98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0.020 7C-0.032 1,r=0.9998),总丹酚酸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Mt/M∞=0.340 8t1/2-0.117,r=0.996 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可用于控制复方丹参缓释片的质量.
推荐文章
阿莫西林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阿莫西林
固体分散体
缓释片
体外释放度
盐酸美金刚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考察
盐酸美金刚缓释片
HPMC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
辛伐他汀胃漂浮型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辛伐他汀
胃漂浮型缓释片
正交实验
体外释药
姜黄素缓释片的制备及释放度研究
姜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释放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复方丹参缓释片总丹酚酸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成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复方丹参缓释片 总丹酚酸 释放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制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63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
字数 20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06.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盛山 广东药学院中药开发研究所 116 930 17.0 22.0
2 霍务贞 广东药学院中药开发研究所 36 307 11.0 15.0
3 袁旭江 广东药学院中药开发研究所 55 419 11.0 16.0
4 李苑新 广东药学院中药开发研究所 41 287 10.0 15.0
5 姜红宇 广东药学院中药开发研究所 11 153 8.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97)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复方丹参缓释片
总丹酚酸
释放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成药
月刊
1001-1528
31-1368/R
大16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近江西中路)107号206室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1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