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机械通气的急性呼衰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进行治疗直至撤机,比较两组的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舒适程度、通气时间和撤机成功率.结果 ASV组较SIMV+PSV组,潮气量(VT)、压力支持(PSV)水平增加而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P<0.01;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明显降低,P分别<0.01与<0.05;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发生率为19.27%,明显低于SIMV+PSV组的38.49%(P<0.05).器械附加功(WOBimp)中位数为0.0lJ/L,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中位数为0.33cmH2O/s均低于SIMV+PSV组(分别为0.02 J/L,0.46 cmH2O/s,P<0.01).ASV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但与SIMV+PSV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气道压(Pm)、血气分析、血液动力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全部病人均成功脱机,无气压伤出现.应用ASV模式时,呼吸机调节次数减少,患者舒适程度增加,镇静、肌松剂用量减少.结论 ASV模式应用于急性呼衰患者,呼吸功耗减少,人机协调性增加,呼吸力学改善更有利于撤机和肺保护,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压力支持通气辅助控制通气在治疗呼吸衰竭中的比较
辅助控制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衰竭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适应性支持通气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适应性支持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适应性支持通气应用于急诊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
适应性支持通气
间歇性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力学指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江苏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应用
年,卷(期) 2006,(10)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5-96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
字数 26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3685.2006.10.03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5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适应性支持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应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医药
半月刊
0253-3685
32-1221/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4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8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98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