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和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NST)两种移植方式在供体细胞嵌合状态的形成及转归上的差异,探讨早期供体细胞植入的关键因素.方法对20例接受allo-BMT和18例NS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干细胞来源、预处理方案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用复合扩增荧光标记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方法对移植后+7、+14、+21d,+1、+3、+6、+9、+12个月的嵌合体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1)NST组在受体年龄、单个核细胞(MNC)、CD34+及T细胞数量上均明显高于BMT组,造血重建方面,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时间与BMT组无差别,但血小板恢复明显早于BMT组.(2)NST组患者供体细胞完全嵌合状态(FDC)的建立比BMT组早(1个月 vs 3个月),移植后早期(+1个月)FDC比例亦明显高于BMT组(38.9% vs 20%),而混合嵌合状态(MC)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MT组(61.2% vs 80%),移植1个月后各时间段两组在嵌合体形成上均无显著性差别.(3)氟达拉滨为基础的NST预处理方案与标准预处理方案相比并未延迟供体细胞的植入.(4)NST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MT组(80% vs 50%,P<0.01),与NST组输入高剂量的CD34+细胞相关.结论在供体细胞早期植入和嵌合体形成的过程中,移植物中造血干细胞和T细胞数量至关重要,并可能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