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血气分析仪监测大鼠血气参数,对空白组、内毒素组(5 mg/kg)、低体积分数CO吸入组(250×10-6)、腹腔内CO注射组(2 ml/kg),内毒素(5 mg/kg)+CO吸入组(250 ppm)以及内毒素(5 mg/kg)+腹腔内注射CO组(250×10-6)组,分别在1、3、6 h时间点上,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测定肠道丙二醛(MDA)含量,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肠道细胞的凋亡率进行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通过HE染色观察3 h时间点上的肠道病理变化.结果吸入250×10-6的CO以及腹腔内注射2 ml/kg的CO,没有造成大鼠的缺氧,而外源性的CO降低了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肠道组织中的MDA含量,同时提高了SOD的活性,肠组织细胞的凋亡率降低.对肠细胞凋亡的影响,腹腔内注射组CO的作用早于CO吸入组,而持续吸入组抗凋亡作用维持时间较长.结论低体积分数的CO(250×10-6)吸入和一次性腹腔内注射CO(2 ml/kg)对大鼠是安全的,补充外源性的CO可以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损伤提供保护作用,抑制肠道细胞的凋亡,保护肠道免受内毒素导致的进一步损伤.腹腔内注射CO对内毒素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早于CO吸入对肠道细胞的影响,但一次性给气维持时间较短.
推荐文章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抑制脓毒症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一氧化碳
盲肠结扎及穿孔
炎症反应
核因子kB
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传输改变及一氧化氮作用
内毒素血症
肠道传输
一氧化氮
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大鼠脑细胞凋亡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脑损伤
细胞凋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氧化碳对内毒素血症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肠细胞 外源性一氧化碳 凋亡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32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
字数 34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1671-0282.2006.04.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7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毒素血症
肠细胞
外源性一氧化碳
凋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月刊
1671-0282
11-4656/R
大16开
杭州市解放路88号
32-4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11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680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