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并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其他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2/2004-10在大连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分组:取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24只和模型组30只.②动物模型建立: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尿佐菌素(55 mg/kg),测血糖≥16.7 mmol/L,尿糖持续阳性大鼠定为糖尿病模型动物.符合标准的为糖尿病组24只,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③检测方法及观测指标:两组分别于病程的第2,3,6,9周随机取6只大鼠,经测定尿白蛋白正常而尿Ⅳ型胶原增高的糖尿病大鼠为糖尿病肾病待定组(n=5).随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大鼠,检测血糖、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用病理图像自动分析仪测定肾小球平均体积、PAS阳性物质含量.结果:对照组大鼠24只,糖尿病模型组大鼠24只,糖尿病肾病待定组大鼠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组2,3,6,9周,尿Ⅳ型胶原、尿白蛋白、肌酐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01);病程第2周,尿Ⅳ型胶原增高109.1%,尿白蛋白仅增高23.7%.②糖尿病肾病待定组肾小球平均体积、肌酐清除率均高于正常参考值[肾小球平均体积(1×103 mm3):糖尿病肾病待定组分别为498.88,498.88,470.05,468.26,490.44,正常参考值为(244.1~322.1)×103 mm3;肌酐清除率(mL/min·kg):分别为7.36,9.52,11.62,7.57,9.69,正常参考值为(1.73~4.33)mL/min·kg].③尿Ⅳ型胶原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正相关(r=0.63,0.88,P<0.001),与PAS灰度、肌酐清除率负相关(r=-0.71,-0.45,P<0.001).结论:尿Ⅳ型胶原能更早、更敏感地对糖尿病肾病作诊断,并且还能监测病情的发展变化.
推荐文章
血尿NGAL在糖尿病肾病CKDⅢ期中的变化及意义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脏病
2型糖尿病大鼠逼尿肌收缩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
2型糖尿病
膀胱
逼尿肌
M3受体
尿CypA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亲环蛋白A
尿微量蛋白
早期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意义
Ⅳ型胶原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尿Ⅳ型胶原在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糖尿病 Ⅳ型胶原 肾病
年,卷(期) 2006,(8)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87.1
字数 39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08.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承芳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5 13 2.0 3.0
2 李丹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11 110 6.0 10.0
3 凌静 2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9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糖尿病
Ⅳ型胶原
肾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