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鼠、蚤分布情况及其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状况.方法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蚤类进行分类鉴定,采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用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抗体,用显微凝集试验检测钩端螺旋体抗体.结果广州地区鼠类优势种是褐家鼠,占70.97%,其次是黄胸鼠.鼠类染蚤率为12.45%,鼠体表寄生蚤优势种为印鼠客蚤,占98.20%,主要宿主是黄胸鼠.未查出鼠疫F1抗体;鼠类HV带毒率为5.4%,褐家鼠带毒率较高,为6.1%;鼠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97%.结论广州未发现鼠间鼠疫,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应加强监测,灭鼠灭蚤,防止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
推荐文章
广东省曲江地区鼠疫自然疫源性的调查
鼠疫自然疫源地
鼠形动物
群落结构
蚤指数
云南省野鼠型鼠疫自然疫源地蚤类生态学调查
蚤类
鼠疫疫源地
生态调查
剑川
云南
广州市城郊森林生长状况调查
城郊森林
生长状况
调查
广州
自然疫源性疾病相关肾损伤
自然疫源性疾病
肾损伤
部队官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州市鼠、蚤分布及自然疫源性疾病调查
来源期刊 热带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鼠类 蚤类 自然疫源性疾病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短篇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203,21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84.3
字数 16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619.2006.02.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端华 27 298 8.0 17.0
2 陈小霜 18 241 7.0 15.0
3 刘小宁 45 292 11.0 14.0
4 郭荣同 29 177 8.0 12.0
5 潘志明 23 148 8.0 11.0
6 罗雷 66 541 12.0 19.0
7 高雨藩 20 135 7.0 11.0
8 唐锡美 5 34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鼠类
蚤类
自然疫源性疾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医学杂志
月刊
1672-3619
44-1503/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64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324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