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触杀性杀虫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试验表明,灌巢后4周,利用有效蚁丘调查法、诱集法和陷捕法评价的防治效果分瘪为100%、100%和61.54%,说明灌巢可在短期内迅速减少红火蚁的蚁丘数、降低活动工蚁数量,防治效果非常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第一次灌巢13周后,以有效蚁丘调查法和诱集法获得的防效分别为100%、79.22%,说明在秋末冬初用药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效果可维持至少3个月.试验中不同取样方法得出防效变化趋势与有效蚁丘的变化基本一致,诱集法比较适合灌巢等防治红火蚁的田间药效评价和发生监测,陷阱法仅适合蚂蚁生态学的研究.此外,还调查了灌巢后红火蚁入侵绿化地内常见蚂蚁种类及其组成.为我国红火蚁的化学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化学防治对绿化带中红火蚁及本地蚂蚁的影响
红火蚁
防治效果
本地蚂蚁
多样性
5种药剂对红火蚁的田间药效评价
红火蚁
药剂
防治效果
评价
灭蚁威对不同生境下红火蚁的药效评价
红火蚁
灭蚁威
防治效果
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灌巢对红火蚁的防效评价及对蚂蚁群落的影响
来源期刊 广东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红火蚁 灌巢 本地蚂蚁 诱集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红火蚁的检疫与防控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7
页数 4页 分类号 S433.89
字数 44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874X.2006.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焕瑜 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0 564 13.0 23.0
2 周小毛 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1 159 4.0 11.0
3 刘杰 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4 98 3.0 4.0
5 冯夏 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5 569 13.0 23.0
6 吕利华 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71 1188 19.0 30.0
7 何余容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97 1200 19.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77)
二级引证文献  (81)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火蚁
灌巢
本地蚂蚁
诱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农业科学
月刊
1004-874X
44-1267/S
大16开
广州市五山广东省农科院内
46-43
196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242
总下载数(次)
17
相关基金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www.gdstc.gov.cn/other/kjjhgl_nykjggjh.htm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