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草地果园栽培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80年代,意思是高密度果园之意,当时是为了探索一种适合于机械化采收种植制度而展开研究的,就是把果树像种草一样实现高度密植,又像割草一样进行采收,以提高机械作业的效率,解决人工采摘的劳动力成本问题。目前国际上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反季栽培的居多,如以色列及日本的可移动式草地果园,就是利用盆钵进行限根栽培,再与人工集中致冷或移至高海拔的高山致冷打破休眠技术相结合,实现亩栽3000~4000株,当年产量达到上万斤的效果;我国近年设施反季节桃树栽培也已开始接近草地果园摸式,特别是在密度上也有许多果园达到亩栽上千铼的高密效果,但在配套技术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山东果农近年推出的一边倒种桃技术及草地枣园技术,都有向草地果园方向发展的趋势,耶么草地果园具有哪些明显的优势呢?
推荐文章
一种新型服装定制模式
消费调查
服装生产模式
普通定制
果园内铁皮石斛与果树的立体栽培探讨
铁皮石斛
热带果树
立体栽培
品质
我国果园生草栽培研究概况(综述)
生草栽培
果园
生态效应
经济效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新型的果树栽培模式——草地果园
来源期刊 山西农业:农业科技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果园 草地 果树 机械化采收 配套技术 人工采摘 桃树栽培 高密度 种植制度
年,卷(期) 2006,(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
页数 3页 分类号 S6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伟忠 20 129 4.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栽培模式
果园
草地
果树
机械化采收
配套技术
人工采摘
桃树栽培
高密度
种植制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
月刊
1006-9739
14-1207/S
太原市长风街2号
出版文献量(篇)
840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