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纳米尺寸的CoSb合金粉末,并研究了该合金粉末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新型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合成的合金粉末经过了X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镜 (TEM) 和场发射扫描电镜 (FESEM) 的表征,研究发现,该合金粉末的首次可逆容量达到362 mA*h/g,经过了20个循环后,其可逆容量仍保持在320 mA*h/g. 与用悬浮熔炼/球磨工艺所得的微米尺寸的合金粉末相比,用溶剂热方法制得的纳米CoSb粉末的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均显著提高.这是因为,纳米CoSb粉末颗粒尺寸较小,在充放电过程中绝对体积变化较小 (尤其在最初的几个循环中),这显著地减缓了活性材料的粉化和剥落.
推荐文章
锂离子电池纳米负极材料的发展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合成方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碳素材料
锡基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碳素材料
锡基材料
锂离子电池合金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合金负极
脱嵌锂机制
体积膨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CoSb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的研究
来源期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溶剂热法 电化学性能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8-64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G146.1
字数 25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06.04.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涂江平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82 1603 23.0 38.0
2 赵新兵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127 1559 21.0 33.0
3 曹高劭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46 614 13.0 23.0
4 谢健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22 265 8.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溶剂热法
电化学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月刊
1008-973X
33-1245/T
大16开
杭州市浙大路38号
32-40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5
总下载数(次)
6
相关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index.asp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