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运用介入技术建立一种能够符合影像学研究和溶栓的局灶性脑栓塞动物模型. 材料与方法 13只成年家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A组)3只和实验组10只,实验组又按照导管插入颈内动脉的不同位置分成B、C组,每组各5只,经股动脉插管注入自体动脉血栓制作犬的局灶脑栓塞动物模型.每组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病理切片评价效果,并做统计分析. 结果 A组未见异常改变.B、C组血管实时造影示颈内动脉主干栓塞,B1、B4、B5延迟造影阻塞血管显示再通,B2、B3、C组延迟造影阻塞血管无再通,B、C组模型成功率分别为40%、100%;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5.2±4.438、7.2±1.923;阻塞血管无再通者DWI 1 h均出现梗死灶;HE染色:自溶组出现大量神经元细胞坏死性改变,C组神经元细胞形态改变程度较轻,残存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结论 运用介入技术导管插入颈内动脉内制作局灶性脑栓塞溶栓实验模型,造模稳定,动物创伤小,适合溶栓实验研究.
推荐文章
心源性脑栓塞静脉溶栓与抗栓比较
心源性脑栓塞
静脉溶栓
抗栓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观察
心源性脑栓塞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动脉溶栓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疗效
安全性
血管再通
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疗效观察
心源性脑栓塞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远期预后
介入溶栓结合中药制剂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体会
急性肺栓塞
介入治疗
中药制剂
通脉疏络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介入技术制作的局灶性脑栓塞溶栓实验模型
来源期刊 临床放射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局灶性脑梗死 动物模型
年,卷(期) 2006,(9)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3-87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37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324.2006.09.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学建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 62 549 15.0 20.0
2 周石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 119 613 12.0 19.0
3 吴清华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11 90 4.0 9.0
4 何玉洁 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影像科 5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局灶性脑梗死
动物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放射学杂志
月刊
1001-9324
42-1187/R
大16开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38-5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20
总下载数(次)
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