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指病原体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引起的急性炎症,俗称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春秋和冬季可达到高峰.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部分为细菌和支原体感染,且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后,使病情加重.因此,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因多数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要应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其剂型包括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其中气雾剂给药能够使药物迅速达到作用部位,避免了在胃肠道的降解,在咽岬部位形成较高药物浓度,从而起到较好的抗病毒作用.且用药剂量小,直接针对患病部位,与肌肉和静脉注射相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易于被患者接受.尤其对于疾病早期局部使用可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病毒的种类很多,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根据其感染源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常见有如下一些类型: 1.一般类型的上感:轻者常于受凉1~3天后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及咽痛,可伴有发热.有些发病早期可有阵发性脐周疼痛,与发热所致的肠痉挛和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重者尤其是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明显,但全身症状重,可骤起高热,咳嗽、纳差,伴呕吐、腹泻,严重者出现高热惊厥,俗称"高热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