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随着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建立和发展,皮肤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生理屏障,其在机体免疫和内分泌等方面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条件下人体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技术,为角质形成细胞的多方面应用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和皮肤科.材料:实验于2003-03/2005-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同年4月西京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收治的1例6岁正常男性术后的包皮为角质形成细胞的来源.方法: ①对表皮细胞分离过程采取两步消化法:首先运用离散酶对全层皮肤进行低温消化,将包皮皮片浸入质量浓度为2.5g/L的Dispase酶中,4℃过夜,次日分离表皮;第二步采用胰蛋白酶和乙二氨基四乙酸的混合液进行消化. ②采用改良的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人体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培养基为人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2.5 mg/L牛垂体浸出液+5 μg/L表皮生长因子+438 mg/L谷氨酰胺,其中谷氨酰胺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 ③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冻存和复苏,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5×105/mL接种入75 cm2培养瓶中传代培养.置于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进行细胞形态观察.主要观察指标: ①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生长情况. ②不同代的角质形成细胞冻存和复苏情况. ③角质形成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结果: ①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生长情况:初期细胞悬于培养液中,逐渐细胞贴附于培养皿底部.一般在6~24 h内开始贴壁,细胞以圆形为主,随着时间的延长伸展成椭圆型.3 d左右可见数个角质形成细胞形成的小集落或小集簇,四周可见卫星样表皮细胞增殖,多数细胞为多角形,细胞的均质性和透明度加强.5 d左右细胞融合范围可达70%,9 d左右细胞融合达90%,11d左右细胞完全融合形成细胞膜片.角质形成细胞可在体外稳定培养2~3个月,细胞形态和生长速度无明显改变. ②不同代的角质形成细胞冻存和复苏情况:将不同代的角质形成细胞分别冻存于液氮罐中,3个月后进行复苏,发现角质形成细胞的形态和生长速度无明显改变.③角质形成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显微镜下细胞呈典型上皮样特征,高核浆比例,细胞紧密排列,轮廓清楚折光性好.透射电镜下培养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胞浆内有大量束状张力丝和张力原纤维,可见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胞质周边有短的突起,细胞间有桥粒相连等角化细胞所具有的特点.结论: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在多次传代后仍能够保持正常的形态特征,提示改良的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的技术可为实验和临床提供可靠丰富的角质形成细胞来源.
推荐文章
人角质形成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
角质形成细胞
培养
实验室条件下聚能射孔损害带研究
贝雷砂岩
射孔
酸化
压裂
模拟失重条件下人体出汗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模拟失重
皮肤微电流
出汗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机能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
机能
实验室建设
人才培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实验室条件下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技术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培养的 连续传代培养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组织工程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0-18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29.2
字数 15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01.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刚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 97 707 15.0 23.0
2 朱平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 22 154 7.0 11.0
3 卢宁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 8 22 3.0 4.0
4 刘玉峰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 2 9 2.0 2.0
5 张海龙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 2 17 2.0 2.0
6 赵小东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9)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培养的
连续传代培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