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乌灵菌粉治疗青少年适应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09/2005-06连续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门诊的青少年适应障碍的患者34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适应障碍诊断标准,进行为期6周的开放性乌灵胶囊治疗,其主要成分为乌灵菌干粉,是从珍烯药用真菌乌灵参中分离获得的菌种,经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服药方法为3粒/次,3次/d.以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为评估疗效的工具.结果:34例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参加了实验,中途2例脱落,分别在治疗后2周、4周病情缓解而未复诊,其余32例患者完成了6周观察.①34例患者中有20例(59%)发病前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应激事件,14例(41%)存在1个重要的生活变化事件.②32例患者完成6周研究,治疗结束时,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0.1±8.7,56.2±5.9;31.6±7.4,58.2±5.3),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治疗后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总评和疗效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0±0.9,5.3±1.2;1.6±1.0,5.7±1.1;1.6±1.4,14.3±1.4),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④全部患者无明显副反应.结论:乌灵菌粉治疗青少年适应障碍安全、有效.
推荐文章
觉察性练习干预青少年情绪调节障碍病人的 效果
觉察性练习
青少年情绪调节障碍
情绪察觉能力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护理
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角膜塑形镜
安全性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厚度
关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几点思考
青少年
心理障碍
增长趋势
乌灵菌粉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乌灵菌粉
灵泽片
灵莲花颗粒
腺苷
氨基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乌灵菌粉治疗青少年适应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青少年 适应障碍/中药疗法 胶囊
年,卷(期) 2006,(1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39.4
字数 56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15.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慧荣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 38 210 9.0 12.0
2 任玉明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教务处 6 72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85)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少年
适应障碍/中药疗法
胶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