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尤其是介入技术的产生与完善,使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目前,心血管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许多还可有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等多种选择。每种治疗手段都有自身的特点,有其特定的适应证范围,但3种治疗模式的适应证常有交叉覆盖的情况,具体患者的治疗选择和就诊科别需根据自身情况来定。目前,我国多数医疗单位诊治心血管疾病的专业科室都是分别设置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心外科、心内科、导管室和超声心动图室等。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笔者曾先后在国内外4所医院的心脏中心或心血管研究所学习和工作,这些医院的共同点是将诊治心血管疾病的心内科、心外科、导管室、CCU、超声心动图室、无创室和实验室等相关科室整合为一体,共同组成心脏中心或研究所。与独立设置心脏病各专业科室相比,这种融多个相关专业为一体的中心(或研究所)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具有较多的优势,表现为。
推荐文章
中医药在心血管病专业的发展与挑战
心血管病
中医药
发展
挑战
机场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
血管病
危险因素
中年人群
城市心血管病病人社区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心血管病
慢性病管理
社区护理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新策略
高血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危险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心血管病专业科室运行和管理模式比较
来源期刊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血管病患者 专业科室 模式比较 管理 心血管疾病 超声心动图 运行 临床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 心脏中心
年,卷(期) 2006,(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
页数 1页 分类号 R699.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大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 1545 17003 52.0 98.0
2 任文林 北京微创医院心脏中心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血管病患者
专业科室
模式比较
管理
心血管疾病
超声心动图
运行
临床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
心脏中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月刊
1729-5386
深圳市布吉京南路50号66信箱
出版文献量(篇)
433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