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速公路都会面临冰雪雨雾的影响,每年花费在预防恶劣天气上的管理费巨大.各地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虽都制定了预案来应对,但是效果不一,原因多出在气象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上. 而国外在这方面的成绩是可喜的,很多国家通过道路气象信息系统获得的数据,有效地规划冬季道路的维护路线,帮助出行者减少车辆轮胎的磨损,例如,美国威斯康辛州在应用道路气象信息系统的第一年内,就为该州节省了大量冬季道路维护费,据统计,安装这一系统后所获得的收益投资比率在5:1到15:1之间. 气象信息的局限 目前,在我国高速公路引进道路气象信息系统都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看待,局限性很大,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 道路气象信息系统的初期建设投入较大,如果按照检测范围要求进行网络布设,费用过高,带来很多风险. 建设后的维护费较高,并且此类传感器的校正等工作对维护人员的要求很高.委托第三方维护时,各供货厂商的响应度不一,维护质量难干保证. 高速公路管理气象信息的分析人员匮乏,信息发布无法有效利用,且信息量极为有限,不是以为整个道路系统服务. 鉴于国际上还没有此类设备的统一规定,因此,由不同生产厂家出产的气象检测设备,存在不同的数据检索、存储格式以及不相兼容的通信协议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