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近似弥散系数(ADC)值、张量D值(trace 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鉴别星形细胞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正常组织中的作用以及评估星形细胞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采用GE1.5T MR仪,对23例1~2级星形细胞肿瘤及22例3~4级星形细胞肿瘤进行了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DTI)成像,弥散敏感系数(b值,b=os/mm2及b=1000s/mm2)测量病变感兴趣区的数值.结果1~2级星形细胞肿瘤实质的最低ADC值(1.46±0.32)×10-3mm2/s和trace D值(0.64±0.19)×10-3mm2/s,明显高于3~4级ADC值(0.87±0.18)×10-3mm2/s和(0.48±0.15)×10-3mm2/s,(P<0.01).低度恶性肿瘤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之间ADC值无显著性差异;高度恶性肿瘤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间有显著性差异.FA图像可清楚显示肿瘤与白质纤维的关系.结论结合常规MRI,ADC值及trace D值有助于鉴别星形细胞肿瘤良恶性.
推荐文章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肾脏原发性肿瘤上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肾脏肿瘤
表观弥散系数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腹部实质脏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腹部
肿瘤
诊断
星形细胞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
星形细胞瘤
MRI
影像表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星形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江苏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星形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1-533,插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
字数 23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3685.2006.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星荣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放射科 113 1340 22.0 27.0
2 沈天真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放射科 138 1535 22.0 29.0
3 王德杭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169 1348 18.0 26.0
4 陈宁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放射科 111 589 13.0 18.0
5 洪汛宁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49 356 11.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星形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医药
半月刊
0253-3685
32-1221/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4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8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98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