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并与单纯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2003-02/2004-11四川省骨科医院膝关节科行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住院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单盲(患者盲)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组和康复训练组,各16例.②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组:于手术当天即进行活动足趾、踝关节,静力收缩股四头肌常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一直持续至术后半年,强度随时间增加而加大.术后8 h至术后7周在康复训练同时进行中医治疗:术后8 h,2~4 d内服膝伤1号方(黄连、黄芩、蒲公英、牛膝、郁金、酒军等),1剂/d,分3次口服.术后第2天同时行指针治疗,点揉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穴,每穴15s,每次约10 min.1次/d.术后第3天:中医外治法:指针治疗,选用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等穴,方法同前.电针治疗,选用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交替使用,频率80次/min.术后第4天:中医外治法:指针治疗,选用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承山等穴,方法同前.电针治疗,方法与穴位同前.于术后第5~11天服用中药膝伤2号方(桃仁、当归、赤芍、川牛膝、木通、续断、白芨、香附、川黄连等).1剂/d,分3次口服,连服7 d,外治法:指针、电针治疗,穴位、方法同前.从术后第12天,开始服用中药膝伤3号方(黄芪、党参、地龙、木通、肉苁蓉、菟丝子、桑寄生、金毛狗脊、千年健、木瓜等),1剂/d,分3次口服.外治法:指针及电针治疗,方法同前.术后4~7周:中医内外治法:对症给予中药,配合指针点穴.术后8~12周:强化肌力训练.术后12周~6个月:恢复全部功能.康复训练组: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同另组,不用中医方法治疗.③于术前,术后3,7,14,3个月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进行量化评定休息和活动时疼痛程度,不痛为0,最痛为10.0.④于术后第3,4,17天行膝关节腔穿刺抽液观察关节肿胀程度.⑤于术前、术后7,14,3个月用骨关节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取询问方式应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状况越好).⑥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病例记载委员会-2000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症状、膝关节功能、运动能力(采用分数积分法,以1代表最低水平的功能或最严重的症状.分数越高功能越好,症状越轻).⑦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3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术后3和7d休息痛和活动痛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康复训练组(P<0.05),术后14d活动痛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康复训练组(P<0.05).②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术后7 d和3个月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康复训练组(P<0.05).③两组术后3,7,14 d关节肿胀程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④两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组术后3个月明显高于康复训练组(P<0.05).⑤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国际膝关节病例记载委员会-2000评分系统评分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可减轻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疼痛、膝关节肿胀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作用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