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采用立体定向手术的方法建立海人酸颞叶癫痫大鼠模型,探讨其行为学表现,并观察海马各区病理学改变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特点.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①分组: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104只,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32只和模型组64只,后两组每组又分3,6,12,24 h,3,7,15,30 d等8个时点,其中生理盐水对照组每时点4只,模型组每时点8只.②大鼠一侧海马CA3区注射海人酸1.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抽取生理盐水1.0μL),缓慢注射,于10~15 min内注射完毕,留针5 min后拔出.③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海马各区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海马内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的动态表达.结果:①在行为学上,模型组大鼠注射海人酸后可出现湿狗样抖动、头面部肌肉阵挛、肢体阵挛及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未见癫痫发作.②病理学上,一侧海马注射可造成双侧损害,注射侧重以CA3和门区为主,对侧轻且以CA1和门区为主.③免疫组化结果: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在海马各区均有表达,神经元、胶质细胞均见表达.海马内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在3 h出现,12 h时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7 d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表达水平相似,15,30 d又稍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大鼠一侧海马注射海人酸是理想的人类颞叶癫痫动物模型,内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脑内功能活动,参与癫痫发病过程.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侧海马注射海人酸建立颞叶癫痫模型大鼠的相关特征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癫痫,颞叶 红藻氨酸 肿瘤坏死因子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2.1
字数 51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06.04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维治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140 810 14.0 20.0
2 朱雨岚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61 253 8.0 13.0
3 孙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22 66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癫痫,颞叶
红藻氨酸
肿瘤坏死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