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制备不同配方全反式维甲酸脂质体,对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全反式维甲酸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活性药物含量及包封率,并进行加速试验检测其初步稳定性.结果 3组全反式维甲酸脂质体包封率分别为33.98%、42.11%、70.34%,各配方稳定性好,冻干前后及0 ℃、25 ℃、40 ℃放置后活性药物含量无显著改变.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脂质体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准确.
推荐文章
全反式维甲酸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及磷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全反式维甲酸
前体脂质体
包封率
过氧化值
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稳定性的研究
维甲酸
纳米颗粒混悬剂
冷冻干燥
多分散指数
全反式维甲酸-聚酸酐长效缓释剂研制及其可行性
全反式维甲酸
聚酸酐
微球
长效缓释
生物降解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全反式维甲酸脂质体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期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脂质体 高效液相色谱法
年,卷(期) 2006,(8)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7-80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43|R944|R977.2
字数 27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5404.2006.08.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复生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91 437 10.0 17.0
2 张敬如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31 141 7.0 10.0
3 王昆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17 211 8.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全反式维甲酸
脂质体
高效液相色谱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半月刊
1000-5404
50-1126/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30号
78-9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739
总下载数(次)
28
总被引数(次)
9785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