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转基因小鼠脊髓前角和大脑运动皮质运动神经元上的突触蛋白在不同疾病阶段的数量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6在墨尔本大学HFI研究所脑损伤与修复组完成.表达突变人类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的转基因小鼠36只(肌萎缩侧索硬化组),以及表达B6SJL基因的正常小鼠36只(对照组),两组分别按性别及出生后60,90及120 d随机分为每个时间点12只,雌雄各半.①采用荧光金标记法标记腰段脊髓及皮层的运动神经元.②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标记突触蛋白,阳性对照为加入突触蛋白抗体并有阳性表达;阴性对照省略此抗体.③采用共焦计数系统计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荧光金标记的运动神经元:经荧光显微镜检查确定腰段脊髓及皮层的运动神经元均被荧光金清楚地标记.②运动神经元的突触蛋白计数:在疾病中期出生后90 d及后期出生后120 d,运动神经元上的突触蛋白的数量呈显著性降低(腰段脊髓细胞体:(0.75±0.06),(0.59±0.09)/μm;腰段脊髓树突:(0.71±0.06)(0.55±0.03)/μm;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细胞体:(0.79±0.03),(0.63±0.08)/μm;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树突:(0.76±0.07),(0.61±0.08)/μm,P<0.01);同组别雌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突触蛋白数量的降低与疾病及病程的进展有直接关系.
推荐文章
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膜突触蛋白表达**★
干细胞
干细胞培养与分化
肌萎缩侧索硬化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突触蛋白
SOD1G93A G1H转基因小鼠
细胞因子
运动功能
转棒仪
部级基金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初步报告
细胞移植
肌萎缩侧索硬化/治疗
运动神经元病/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突触蛋白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转基因小鼠运动神经元上的表达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突触蛋白类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运动神经元 小鼠
年,卷(期) 2006,(38) 所属期刊栏目 神经再生相关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44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38.03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臧大维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53 332 11.0 15.0
2 刘娟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 45 221 9.0 13.0
3 Surindar Cheema 墨尔本大学医学院HFI研究所 2 10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突触蛋白类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运动神经元
小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