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对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6/2004-06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接受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治疗患者58例.骨肿瘤类型包括骨肉瘤31例,软骨肉瘤9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血管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7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转移瘤4例.肿瘤生长在股骨远端41例,胫骨近端15例,同时累及股骨和胫骨2例.肿瘤采用en bloc肿瘤切除,残留骨缺损选用定制或组配式膝关节假体进行重建,手术前后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均行辅助化疗,定期随访,观察肿瘤控制、并发症及早期功能康复情况,采用Enneking保肢功能评价标准从关节活动度、疼痛、稳定性、肌肉的力量、心理评价和生活能力、有无并发症等6个方面评定肢体功能,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结果:58例患者中获得平均37个月有效随访的53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股骨远端肿瘤切除重建后1周患者即可负重行走,胫骨近端肿瘤切除重建后4周患者开始负重行走,术后3个月时53例患者功能评定:优38例;良10例;可5例.股骨远端肿瘤和胫骨近端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后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平均分别为88°~176°和120°~172°,股骨假体的早期功能明显优于胫骨假体.②感染2例,关节脱位4例,无假体断裂及松动.③局部复发5例,肺转移12例,死亡13例,生存患者平均生存时间26个月.结论:人工关节重建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将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其中股骨假体是更好的选择.
推荐文章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人工下肢被动活动器与CPM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下肢被动活动器
膝关节功能评分
护理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持续被动活动治疗时间窗对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膝关节周围骨折
持续被动活动
治疗时间窗
功能康复
膝关节周围手术后功能恢复方法
膝关节周围骨折
康复
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
康复锻炼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功能康复的随访评估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肿瘤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功能恢复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4
字数 39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征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 22 119 7.0 10.0
2 王臻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 34 152 7.0 9.0
3 付军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 10 67 4.0 8.0
4 王哲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 6 19 3.0 4.0
5 王军琳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医教部 3 2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肿瘤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功能恢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