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近年来由于溶栓治疗的开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阿司匹林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单位: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1-12/2002-06在泰山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蒙古种沙土鼠63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阿司匹林干预组,每组21只.根据脑缺血再灌注时间将每组动物再分为24 h,3,7 d 3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7只.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沙土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显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显露双侧颈总动脉,动脉夹夹闭,7 min后去除动脉夹恢复血流.阿司匹林干预组:术前经胃管灌入肠溶阿司匹林(50 mg/kg).显露双侧颈总动脉,动脉夹夹闭,7 min后去除动脉夹恢复血流,动物在处死前,每日仍经胃管给予阿司匹林.分别于术后24 h,3,7 d断头处死沙土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阿司匹林干预对二者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结果:纳入动物63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缺血再灌注24 h,缺血再灌组动物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水平开始增加,3 d后明显增强,至7 d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缺血再灌组分别为(3.36±2.26)%,(5.68±3.13)%,(4.98±2.10)%,假手术组分别为(1.53±1.07)%,(1.56±1.23)%,(1.62±1.33)%,P<0.05];而阿司匹林干预组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水平,在所有时限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96±0.83)%,(2.76±2.10)%,(1.96±1.09)%,P<0.05].②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3,7 d缺血再灌注组动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都呈弱阳性表达[分别为(3.12±2.26)%,(2.68±2.04)%,(2.57±1.97)%];而阿司匹林干预组则呈强阳性表达[分别为(4.98±2.47)%,(5.97±2.35)%,(6.04±2.40)%].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上调,并抑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和增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从而达到较好的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