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大学生家庭类型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5-04使用聚类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不同类型大学(师范类、工专类、农林类)选取大学生342人为受试者.①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大学生的一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家庭来源、父母职业类型及父母受教育程度.②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调查大学生的家庭功能评价,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包含两个分量表30个项目.亲密度量表(即大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状况)和适应性量表(即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对量表的每个项目受试者要回答两次,一次是对自己家庭现状的实际感受,另一次是自己希望的理想家庭的状况.③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量表调查大学生面对应激环境所采用的应付方式,该问卷包含6个因子62个条目: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在调查过程中,统一指导语,团体测试,问卷现场收回.结果:发放问卷342份,回收342份,兼顾调查对象家庭来源与性别的因素,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得到255份有效试卷,有效率74.6%.①女性自责因子低于男性,存在性别差异(P=0.006);家庭来源的不同,导致了幻想(P=0.000 4)、解决问题(P=0.01)、求助(P=0.000 3)、退避(P=0.009)4个因子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并且农村学生普遍低于城市.②实际家庭的亲密度与理想家庭的适应性存在有较高的相关关系(r=0.512,P=0.001).③在实际家庭中,女性适应性分值高于男性,存在有性别差异(P=0.001).在理想家庭中,女性亲密度分值高于男性,存在有性别差异(P=0.035).④无论是实际家庭还是理想家庭,受试者来源间无差异.⑤解决问题、幻想与实际家庭亲密度呈正相关;自责与实际家庭的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呈显著性负相关;求助与理想家庭的亲密度呈正相关;退避与实际家庭和理想家庭的的亲密度和适应性都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合理化与实际家庭的亲密度及理想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影响应付方式的因素中,家庭来源的不同更重于性别的不同;性别与家庭类型的关系强度更胜于家庭来源的不同,性别是影响家庭类型的主要因素.应付方式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