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从氧自由基的角度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最佳剂量.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8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包括5,15,45,150 mg/kg 4个剂量组),每组6只.以线栓法阻塞大鼠右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24 h后断头取脑制备组织匀浆,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用硫巴比妥酸法测丙二醛含量.结果:纳入动物3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阿司匹林预处理5,15,45 mg/kg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缺血对照组比较分别增加了64%,69%,74%,差异显著[分别为(146.03±3.33),(150.20±9.84),(155.03±5.33),(88.85±8.67)μkat/g,P<0.05].阿司匹林预处理45 mg/kg组与5 mg/kg组、15 mg/kg组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显著(P<0.05),阿司匹林预处理5,15 mg/kg两组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司匹林150 mg/kg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缺血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丙二醛含量:阿司匹林预处理5,15,45 mg/kg组丙二醛含量与缺血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了30%,35%,41%,差异显著[分别为(4.74±0.14),(4.37±0.17),(4.00±0.17),(6.79±0.16)μmol/g,P<0.05].阿司匹林预处理45 mg/kg组与5,15 mg/kg组比较丙二醛含量降低显著(P<0.05),阿司匹林预处理5,15 mg/kg两组间丙二醛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司匹林150 mg/kg组丙二醛含量为与缺血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局灶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少丙二醛含量因而减少氧自由基有关.本实验中阿司匹林预处理的最佳剂量为45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