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急性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烈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因病程发展迅速,症状严重,加之被迫隔离,远离亲情、友情支持,很多患者出现极度焦虑和恐慌,甚至抑郁和绝望,处于危机状态中迫切需要心理支持和帮助.目的:对急性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后的疗效评估.设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小汤山医院.对象:选择2003-05在解放军小汤山医院心理咨询中心[3]进行心理干预的680例急性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男379例(55.74%),女301例(44.26%),平均年龄(35±7)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34.5%,高中占31.5%,大专以上占34.0%.100%伴有家人或同事感染的生活事件,其中有14.4%的人痛失亲人.病情程度:危重者占6.9%,稳定者占67.5%,康复期占25.6%.方法:①将进行了电话咨询、未参加电话互助小组、集体调试、个体咨询和集体咨询的489例患者列为干预组,其余191例患者列为对照组.②采用SCL-90评定表评估2组患者入院时心理健康状况,SCL-90评分方法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种因子,采用分级评分法,级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③对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包括:发放文字材料--自我调试宣传手册,医护人员关爱,电话心理咨询,集体调试,个体咨询,心理医生辅导等;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发放的文字材料-自我调试宣传手册以及医护人员的关爱.出院前对干预组与对照组采用SCL-90进行重新评估.④发放综合心理干预效果问卷(主要从对自我与社会认知、情绪情感、生活行为方式、生理及躯体症状4个纬度进行,采用等级评分方法,得分越高,干预效果越好,每1问题均采用自评与他评2种形式,如果自评与他评结果一致,认为问卷有效,否则视为无效)对2组患者进行干预效果评定.⑤采用SCL-90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评分与北京地方常模进行比较,采用SCL-90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健康进行测试、评估、比较.主要观察指标:所有患者与北京地方常模SCL-90评定量评分的差异、干预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后与对照组SCL-90评定量评分的变化.结果:共综合心理干预效果发放问卷680份,回收有效问卷669份,其中干预组483份,对照组为186份.纳入患者669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人院时SCL-90各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地方常模(P<0.01),尤其在焦虑和恐怖因子水平上更高.患者中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大于3分的人数分别占调查人数总数的45.5%和50.1%.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者占被调查患者的86.5%.②入院时干预组的SCL-90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SCL-90的各因子分相比除了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干预组其余因子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危机心理干预对减轻急性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焦虑和抑郁症、降低人际敏感性、改善敌对情绪均有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