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随着公元前1000多年前雅利安人入侵后逐渐出现的。最初雅利安人用“雅利安瓦尔纳”和“达萨瓦尔纳”来区分雅利安人和当地的土著。种姓制度逐渐发展起来。根据该制度,人按不同职业分为贵贱等级,世代相传,终身不变。印度有四大种姓:一等是婆罗门,即僧侣;二等是刹帝利,即武士、王公、贵族;三等是吠舍,即商人;四等是首陀罗,即农民。此外还有贱民,也叫不可接触者。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印度种姓制度怎么来的
来源期刊 党建文汇:上半月版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种姓制度 印度 公元前 婆罗门 刹帝利 首陀罗 僧侣
年,卷(期) 2006,(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1
页数 1页 分类号 B98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种姓制度
印度
公元前
婆罗门
刹帝利
首陀罗
僧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党建文汇:上半月
月刊
1003-806X
21-1014/D
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
8-9
出版文献量(篇)
21513
总下载数(次)
5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