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玉米交链孢叶枯病的病原、症状、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细交链孢叶枯病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主要危害叶片,病斑椭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至枯白色,边缘红褐色.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分别为10~35℃和8~40℃,适宜温度分别为15~30℃和20~30℃;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均为3~10,最适pH值均为8.分生孢子萌发要求95%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紫外光对分生孢子的杀灭作用较弱.
推荐文章
白术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白术
小孢拟盘多毛孢
生物学特性
灯台树叶枯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灯台树
病原菌鉴定
芜菁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橡胶树回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橡胶树
可可毛色二孢
回枯病
生物学特性
石竹茎腐病病原菌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石竹茎腐病
病原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交链孢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 交链孢叶枯病 病原菌 症状 生物学特性
年,卷(期) 2006,(10)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57-2058
页数 2页 分类号 S513
字数 19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6.10.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郎剑锋 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系 67 239 8.0 10.0
2 张定法 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系 19 108 7.0 10.0
3 张希福 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系 5 8 2.0 2.0
4 朱盛安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9)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交链孢叶枯病
病原菌
症状
生物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