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章探讨了在不同退化阶段(Ⅰ-冷蒿阶段;Ⅱ-褐沙蒿阶段;Ⅲ-虫实、刺穗藜阶段;Ⅳ-裸沙阶段)沙质草原的群落特征及四个共有种(羊草(Leymus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togenessquarrosa)、冷蒿(Artemisiafrigida)和扁蓿豆(Melilotoidesruthenica))的抗氧化系统酶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沙漠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盖度的下降比例并不是均匀的,下降的比例是9.5%→63%→100%,下降比例越小,说明这一阶段越保守,从而也越稳定.抗氧化系统酶在四种植物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①扁蓿豆和冷蒿的SOD活性有上升的趋势,糙隐子草和羊草的SOD活性变化不明显;②扁蓿豆、糙隐子草、羊草的POD活性是急剧下降的,冷蒿的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③冷蒿、糙隐子草、羊草的CAT活性下降,扁蓿豆的CAT活性是上升的.
推荐文章
沙漠化过程中四个共有种的生长和抗氧化系统酶类变化
沙漠化
沙质草原
共有种群
抗氧化酶
草原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的耐胁迫类型研究
沙漠化
受损机理
共有种群
叶片生理反应
ABA含量
草原
荒漠草原沙漠化植物群落及土壤物理变化
荒漠草原
沙漠化
土壤水分
土壤机械组成
生物量
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因素分析及其植物的生理响应
沙漠化
生理响应
耐胁迫类型
土壤因子
草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草原沙漠化过程中的群落特征及四个共有种的抗氧化系统酶类的变化
来源期刊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沙漠化 稳定性 抗氧化系统酶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2
页数 2页 分类号 S812
字数 26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6921.2006.01.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丽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 2 34 1.0 2.0
2 王东波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 2 3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沙漠化
稳定性
抗氧化系统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半月刊
1007-6921
15-1189/N
大16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141号内蒙古科技大厦B座508室
16-36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759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6351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