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特性和与主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1-09/2004-01收治的资料齐全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所有患者进行苍白球毁损术,术前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测评,对各症状进行分项计分;术中连续记录苍白球神经元的放电信号;术后进行付立叶变换,计算最高峰值频率、95%截断频率;以数据有效值为指标研究神经元放电的信号强度.计算神经元放电信号频谱和强度与各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共采集神经元放电764个,其中单细胞神经元放电共343个,外侧苍白球神经元163个,内侧苍白球神经元180个.②神经元放电的频率:外侧苍白球低于内侧苍白球[(59.50±25.80),(96.87±43.05)Hz,P<0.01].③内侧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的最高峰值频率、95%截断频率和数据有效值均高于外侧苍白球(P<0.05).④外侧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的最高峰值频率、95%截断频率和数据有效值与强直、运动迟缓的分项计分明显相关(简单相关,P<0.05),而与震颤不相关.⑤内侧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的最高峰值频率、95%截断频率和数据有效值分别与运动迟缓、震颤、强直的分项计分相关(简单相关,P<0.05).结论:外侧苍白球的功能异常与强直、运动迟缓有关,内侧苍白球与运动迟缓、震颤和强直都有关系.提示行内侧苍白球毁损术时,毁损区同时累计外侧苍白球时对僵直和运动迟缓可能有较好疗效,治疗震颤的最适手术靶点可能位于内侧苍白球.
推荐文章
帕金森病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的非线性特征
帕金森病
神经元
非线性动力学
低频电刺激脚桥核对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帕金森病
电刺激
脑桥脚被盖核
苍白球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脑桥核
微电泳
高频电刺激脚桥核对苍白球内侧部氨基酸类递质及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帕金森病
疾病模型,动物
羟多巴胺
电刺激
苍白球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大鼠,Sprague-Dawley
脚桥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帕金森病患者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特性与症状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帕金森病/外科学 帕金森病/康复 苍白球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1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2.5
字数 44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02.0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辉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 71 678 14.0 22.0
2 赵亚群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4 29 2.0 4.0
3 周敬安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8 64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帕金森病/外科学
帕金森病/康复
苍白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