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法牵伸、斜刺阿是穴对一次大强度力竭离心运动所致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治疗作用.方法:①于2006-05/06选择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学生30人,均为健康男性,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照条件对等原则随机分为3组:牵伸组、斜刺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②让受试者先做5组原地蛙跳共60个,然后在跑台上沿-15°斜坡以10 km/h跑速跑至力竭造成延迟性肌肉酸痛.第1次治疗时间均为力竭跑后即刻,而后每隔24h治疗1次,共进行4次.牵伸组:先做5 min的准备活动,再做10min的小腿三头肌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牵伸练习,然后使用"收缩-放松-向相反方向牵伸法".斜刺组:在小腿三头肌用28号3寸毫针在沿此束肌肉长轴距最痛点适当距离处垂直进针,针尖进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时调整进针角度向痛点斜向刺入.在有明显的酸胀感觉时留针3~15 min,不提插捻转,当针感消失或明显缓解后即可出针.对照组:进行15 min的基本活动:先做5 min慢跑,再进行10 min专项基本活动.③于运动前安静时和运动后24,48,72 h先采用美国RT-1904C型半自动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磷酸激酶活性;再按照测量血压的方法,记录当触压到小腿三头肌感到酸痛的程度时,看水银压力计对应的刻度,作为受试者的主观酸痛感觉阈.压力越小表示主观察酸痛感觉越明显.全部选取右腿进行测试.最后记录每个学生的原地纵跳摸高高度值(做3次,记录最高值),反映小腿三头肌的肌力强弱.运动后测试于当天做完相应治疗措施后进行.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t检验.对血清肌酸激酶和主观酸痛感觉阈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学生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反映受损肌肉恢复程度):牵伸组、斜刺组运动员运动后48和72 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25~4.31,P<0.01),且运动后72 h已经下降至接近安静时(P>0.05),牵伸组、斜刺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在运动后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安静时(t=4.80~10.62,P<0.01).②主观酸痛感觉阈:牵伸组和斜刺组运动后各时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63~4.19,P<0.05~0.01),两组各时段差异不明显(P>0.05);牵伸组和斜刺组只在运动后72 h接近安静时(P>0.05),而对照组在运动后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安静时(t--4.43~16.61,P<0.01).③纵跳摸高高度值(反映小腿三头肌肌力):斜刺组运动后24 h明显高于对照组(t=3.28,P<0.01);牵伸组与对照组相近,两组均明显低于安静时(t=2.48,3.55,P<0.01).④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与主观酸痛感觉阈的相关性:运动后48和72 h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与除安静时各时段主观酸痛感觉阈呈显著负相关(r=-0.443~0.487,P<0.05~0.01).结论:①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法牵伸和斜刺均可以明显加快运动员受损肌肉的恢复、降低主观酸痛感觉.②斜刺阿是穴提高运动员肌力的效果优于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法牵伸,特别是运动后24 h.③在一次大强度离心力竭跑后48和72 h,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变化与主观酸痛感觉有关,而在运动后24 h内两者无明显相关性.
推荐文章
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臀大肌、小腿三头肌固有频率测定的实验研究
固有频率
振动激励
机械振动疗法
神经损伤
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卒中
运动功能
神经肌肉电刺激
易化区
肱三头肌外侧头神经肌支和血供的应用解剖
肱三头肌外侧头
神经移位
肌皮瓣
应用解剖
肱三头肌长头重建肩外展功能的应用解剖
肱三头肌长头
移位术
功能重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牵伸与斜刺阿是穴治疗小腿三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效果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运动损伤/针灸疗法 穴,阿是/针灸效应 本位感觉 运动疗法 斜刺
年,卷(期) 2006,(43) 所属期刊栏目 针灸康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39.4
字数 62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4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安利 129 1117 17.0 31.0
2 王小迪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27 166 8.0 12.0
3 张保国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38 183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运动损伤/针灸疗法
穴,阿是/针灸效应
本位感觉
运动疗法
斜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