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病变侧缺血至再灌期亚低温(32~33℃)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水肿程度、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11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6只、常温脑缺血组32只和亚低温脑缺血组32只.3组再均分为缺血再灌注后2 h,1,3,7 d 4个时间点,假手术组每个时间点4只,另两组每个时间点8只.②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即刻应用采用可调控半导体制冷仪对大鼠病变侧给予亚低温治疗,并持续至再灌期.③采用TTC染色测梗死体积,物理方法测水肿程度,利用脑组织突触膜颗粒对3H-L-谷氨酸摄入量的测定及分光光度法观察皮层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谷氨酸含量.结果:8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同常温脑缺血组相比,亚低温脑缺血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少(梗死体积减少56.3%~66.0%).②同常温脑缺血组相比,亚低温脑缺血组水肿程度明显减少(减少2.8%~6.5%).③同常温脑缺血组相比,亚低温脑缺血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增强(P<0.05).④同常温脑缺血组相比,亚低温脑缺血组谷氨酸含量降低(P<0.05).结论:病变侧亚低温能显著减小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谷氨酸转运体降低谷氨酸的含量.
推荐文章
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酸/胱氨酸转运体与谷氨酸神经细胞毒作用
药理学
综述
谷氨酸
谷氨酸转运体
谷氨酸/胱氨酸转运体
神经毒性
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
再灌注损伤
过氧化物脂质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大鼠
谷氨酸转运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药理学
综述
谷氨酸转运体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局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低温 谷氨酸
年,卷(期) 2006,(28)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43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28.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玉梅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7 128 7.0 9.0
2 李合华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16 51 5.0 6.0
3 邢红霞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6 109 7.0 8.0
4 秦红英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3 4 1.0 2.0
5 赵建华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16 38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缺血
再灌注
低温
谷氨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