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低水平铅暴露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于2004-09/2005-01选择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和山西省介休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足月顺产新生儿128例,男76例,女52例,孕期(40.4±1.3)周,出生体质量(3 200±430)g,出生身长(50.1±0.4)cm.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围产期缺血缺氧史.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检测神经行为发育.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脐带血中铅的含量.根据脐血铅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脐血铅≥0.24 μmol/L为高铅组(27例),0.12~0.24μmol/L为中铅组(65例),<0.12μmo1/L为低铅组(36例).结果:纳入新生儿12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脐血铅≥0.24μmol/L的新生儿其神经行为发育明显落后于血铅<0.24μmol/L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128例新生儿脐血铅水平为(0.17±0.13)μmol/L,男为(0.17±0.12)μmol/L,女为(0.17±0.15)μmol/L,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65,P=0.54).③高铅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总得分低于低铅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35.2±1.4),(37.9±1.5)分,P<0.01].高铅组新生儿头竖立得分低于低铅组[(1.3±0.5),(1.9±0.4)分,P<0.05],头竖立时间较低铅组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1.4±1.5),(3.2±2.2)s,P<0.05].结论:胎儿低水平铅暴露仍可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推荐文章
胎儿期低水平铅暴露对新生儿神经、体格、听力发育的影响
新生儿
脐血铅
神经行为
体格发育
听力发育
妊娠期低水平铅暴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胎儿
铅中毒
儿童发育
环境污染
妊娠期心理应激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妊娠期应激
新生儿
神经行为发育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评
孕妇血铅对孕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孕妇
新生儿
血铅
体格发育
神经行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胎儿期低水平铅暴露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量化评估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新生婴儿 脐血
年,卷(期) 2006,(34)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6-15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28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34.05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武仙果 10 36 5.0 5.0
2 李世光 15 15 2.0 3.0
3 祁春茹 21 29 3.0 4.0
4 梁英仪 17 8 2.0 2.0
5 王国平 2 8 2.0 2.0
6 李生辉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生婴儿
脐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